2008年4月20日星期日

评-史地学会常识比赛

我个人认为,
在题目范围方面,
即使全部是常识题,
我倒不介意,
(虽然读了报纸等于白读)
但是题目种类应该分布均匀。
在昨天的比赛中,
出现了这样的情况:
几乎有一队的题目都关于到科学,
还有一队的题目都关于到政治。
我认为这样不好,
题目种类应该平均分配。
也不可以出IQ题,
报名表格上明明写着,
只考时事和常识,
为什么有IQ题呢?
另外,
主持人应该谨慎选择。
因为是口头回答题,
发音一定要标准,
否则容易误导别人。
负责老师也应该全程在场,
否则出现模陵两可的答案,
主持人也给错,
结果就扣分。
例如第一队,
“世界发明大王的全名是什么?”
他们回答“汤姆斯爱迪生”,
答案是“托姆斯爱迪生”。
人人都知道,
对于THOMAS的译名,
普遍上是汤姆斯,
然而主持人却扣了那一队5分!
所以负责老师应该在场。

最后,
我并不是批评这场比赛,
只是既然你们要举办,
就应该办得好。
希望半决赛/决赛/明年的比赛,
不会再出现这样的状况。

没有评论: